成立時間:96年 12月 25日
成立床數:77床
目前床數:122床
於98年9月18日增擴45床ㄈ
ㄈ
配合政府在地老化政策,
以重視住民隱私、安全
及住民權益之照護品質為基石,
創造社區高品質的護理之家
40名
護理人員9名
照服員30名
社工1名
(計算基礎以現有收住住民為準)
住民人數:截至107年05月止,共115名
收費標準:基本月費:26000元/月
(醫療、耗材、特殊營養品及住民身體情況額外計算)
護理人員
護理
照服員
會計
行政
總務
廚工
主任
院長
特約醫師
兼任藥師
跨專業
兼任營養師
兼任物理治療師
社工
社工
SWOT分析
Strength優勢
Weakness劣勢
Opportunity機會
Threat威脅
<64:ㄟㄟ69人
65-80:ㄟ25人
>81:ㄟㄟ21人
(截至107年5月)
男:74人
女:41人
(截至107年5月)
1級:15 案
2級:52 案
3級:40 案
4級:8案
(截至107年5月)
(截至107年5月)
盤餐 20人
碎餐 18人
半流餐 30人
全流餐 1人
灌食餐 47人
(截至107年5月)
鼻胃管:46人
尿管:ㄟ16人
氣切管:7人
無管路:46人
(截至107年5月)
住民活動依身體功能及興趣,
規畫個別性活動讓住民找回自信與機能維持
服務特色
住民住居命名生活化設計,
讓住民不會與生活面托軌
播放住民期望的懷念老歌,
讓音樂充滿心靈的喜樂悅
改善方法
A1.1
機構本就訂有短、中長程計畫書,為財務面較缺乏,已將計畫書配合服務績效財務面的自評及編列預算擬定之,見資料。
C1.2
原本就有機電、水電、升降梯等設備之維護作業規範,又將這些設備作業規範細分逐一表明,見資料。
C2.3
已請專業人員確認,功能是正常的。
E2
成立住民臉書群。圖
建議事項
A1.1
機構無訂定短、中長程計劃。
C1.2
請訂定建物及各項設備指機電、水電、生計梯之維護作業規範。
C2.3
逃生出入口具有閃滅或聲音引導功能之出口標示,請確認其功能是否正常。
E2
請照護團隊研發創新模式,策略或連結方式。
Strengths
Weaknesses
1.兼任人員之訪視日期應為支援報備日期一致。
2.收費標準、生活公約字體放大張貼。
3.營運發展計畫可針對財務面、人力面等訂定目標。
4.申訴案件之處理宜依作業規範確實落實一致。
5.補強建物之維護作業規範。
6.儲藏空間應具分類標示,且擺放整齊。
7.檢討修正廚房作業標準。
8.針對隔離室之照護戶,訂定四類感染之隔離措施SOP(包括工作人員)防護措施,避免交互感染之照護措施,屋物處理及終期消毒,並可製作隔離card張貼於隔離室入口處。
改善方法:
已將收費標準、
生活公約
字體放大
並張貼。
改善方法:
營運發展計畫已針對財務、人力等訂定目標。
申訴案件已依作業規範確實落實改善。
改善方法:
5.已增建物維護作業規範。
6.儲藏空間以分類標示,擺放整齊。
訂定工作規則手冊,並確實執行各項制度。
符合勞動基準法,並無違反之情事。
工作人員定期接受健康檢察,受檢率達100%。
支援醫師1名、藥師1名、營養師1名、物理治療生1名。
新進人員職前訓練:1人至少接受16小時職前訓練,並於1個月完成。
在職教育訓練:工作人員1年至少接受教育訓練達20小時。
廚工及供膳人員教育訓練:廚工具丙級證照,一年營養衛生教育訓練達8小時。
訂定工作手冊,含:
V 機構組織架構、
V 各單位及人員業務職掌、
V 重要工作流程、
V 緊急事件求助與通報聯繫窗口/電話、
V 機構避難平面圖示、
V 防火區劃的安全區、
V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安全設備等正確使用方法
V 意外災害/事件處理流程圖(火/水災、颱風地震、住民意外:跌倒外傷、食物中毒、群聚...)
V 防火衛教
V 吸煙及情緒不穩住民之關懷及防範措施
V 危險物品保管安全定期檢察及資料
新進人員職前訓練:
新進人員至少接受16小時職前訓練,
並於1個月完成。
在職教育訓練:
工作人員一年至少接受
教育訓練達20小時。
廚工及供膳人員教育訓練:
廚工具丙級證照,1年營養衛生
教育訓練達8小時。
職前訓練
在職教育
A2.1服務對象個案資料管理、統計分析與應用及保密情形
A2.2意外及緊急事件處理情形
A2.3提供緊急送醫服務情形
A2.4防疫機制建置情形
A2.5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接受疫苗注射情形
A2.6服務對象膳食及菜單擬定並提供個別化飲食情形
A2.7尊重服務對象信仰情形
A2.8提供緩和醫療及臨終照護措施
A2.9社區資源連結及運用情形
A2.10與家屬/親友互動及提供服務情形
資料管理:
V Hinet光纖12M/3M網路通訊連線設施。
V 多田管理系統。
V 住民資料電腦化。
統計分析與應用:
V 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上傳照顧服務資料:至「護理機構評鑑管理系統」及「護
剷人員及機構管理資訊系統」填復資料
保密:
V 管理系統者明定使用者權限,確保服務對象資料不外洩
V 訂有服務對象管理系統之管理法,含:肖像權同意書...
V 訂有常見意外或緊急事項預防、處理流程與規範(含:跌倒、走失、財物失竊、暴力事件、自殺...)
V 有明確處理流程及緊急連絡管道
V 發生意外事件時依流程確實執行並有處理過程之資料
V 對發生事件檢討有分析報告、檢討改善措施及追蹤
V 現職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皆具有急救相關證照,且在效期
V 訂有緊急送醫流程,並有明確醫療資源網絡
V 送醫前視需要提供必要之急救措施
V 備有救護車合作契約
V 緊急就醫服務資料完整
V 與家屬及時連絡之資料
V 明定感染管制、洗手、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體温監測與呼吸道傳染病、腸道
傳染病、不明原因發燒及群聚感染事件處理作業標準規範且依規定按時通報
V 服務對象體温一日至少測量一次,工作人員體温至少一次,且有完整資料並
依規定按時上網登載
V 配有洗手設施及實施手部衛生作業
V 一季進行感染事件之分析、
檢討及追蹤改善
V 依規定繕造提報流感疫苗等預防接種名冊、施打疫苗;
未施打疫苗者之原因,留有資料
V 具有鼓勵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接種疫苗之策略
膳食
V 菜單由特約營養師擬定並提供諮詢
V 提供至少2週之循環菜單,且菜單營養均衡,餐食相符,
1周至少1次快樂餐
V 依服務對象身體情況、疾病類別、生理情況與需求、
生活習慣或宗教因素提供個別化飲食
V 半年至少進行一次膳食滿意度調察,並將改善意見
落實於改善膳食服務
管灌
V 設有簡易宗教設施
V 服務對象擁有自行選擇宗教信仰及參與活動機會
V 提供靈性關懷服務
V 提供服務對象/家屬緩和醫療及安寧療護相關資訊
V 訂有緩和醫療/安寧療護相關處理之作業流程規範,且訂有鼓勵家屬針對DNR
共同討論共識決定的機制
V 訂有已簽訂DNR及未簽訂DNR的處理作業處理流程,且有實際案例
V 提供服務對象/家屬臨終照護關懷相關處理流程或手冊
V 訂有社區資源連結及運用之相關計畫及鼓勵、協助服務對象參與社區交流或宣
導服務之策略
V 接受社區團體進入服務單位活動交流
V 各項活動均留有資料及相片
V 建立三處以上之多元化社區相關服務網絡
V 家屬與服務對象互動均留有資料
V 年對親屬訂有教育活動及座談會之計畫及鼓勵家屬與服務對象互動之策略
V 年至少舉行2次以上符合主題之親屬教育或家屬座談會或聯誼活動
V 季至少1次與家屬電訪或會談了解其需要提供支持服務並有資料保存
B1、個案服務需求評估及擬定計畫
V 訂有新進服務對象之評估作業規範及流程
V 新進服務對象應於入住72小時完成個別化服務,包括身體、心理及社會需求評估
V 執行服務措施與照顧計畫一致,且有定期醫服務對象需要評估,且半年至少1次依評估結果
與服務對象或家屬共同討論修正照顧計畫
B2、提供護理照護措施之執行情形
V 訂有抽痰、換藥、換管路等具侵入性之照護標準作業,
並由護理人員執行
V 護理人員依標準作業流程執行且技術正確
V 定期稽核侵入性照護技術之正確性
V 依稽核結果,有檢討及改善措施
B3、提供服務對象之例行醫療、藥事、
ㄟㄟ營養服務及跨專業整合照護等執行情形
V 與醫療院所訂有診察服務及緊急後送合約,以及轉介或照會之條件、流程、
表單等機制,與轄區藥師訂定共同藥事服務照顧服務合作
V 新入住服務對象須於1個月完成醫師診察及評估工作,並有醫療診察服務資料
V 3個月由藥師提供1次藥物管理、諮詢或指導並有資料保存
V 依個案需求,確實轉介或照會醫療團隊或其他專業且有資料保存
B4、訂有服務對象之品質指標
V 訂有各項照護標準作業規範及流程
V 訂有年度品質管理指標監測計畫
V 有專人負責品質管理業務,針對各項監測指標項目結果進行檢討分析,未達閾 者,應提出具體改善措施,且有資料保存
跌倒發生率/非計畫住院發生率
壓瘡點發生率/壓瘡發生率
約束率/約束部位
感染發生率
非計畫體重改變發生率
C1、疏散避難系統及等待救援空間
C2、訂定符合機構住民之疏散策略及持續照顧作業程序,
ㄟㄟㄟ並落實照顧人力之緊急應變能力
C3、訂有機構特性之夜間災害情境緊急應變之模擬練習計畫
V 樓梯間、走道及緊急出入口,防火門等周圍1.5公尺,以標線明白標示,且保持暢通無阻礙
V 逃生路徑為雙向,主要逃生出入口有具閃滅或聲音引導功能之出口標示燈設備
V 設置無障礙設施之逃生路徑,防火門往避難方向打開並保持隨時關閉
V 設有等待救援空間
V 機構於明顯適當處張貼避難平面圖示,
明確訂定各樓層住民疏散運送之順序與策略
V 安排照服員參與災害風險辨識、
溝通及防救災之教育訓練,
並落實應變救援能力
D1、創新或配合政策執行
老人人口老化日趨嚴重,
未來政府實施長照保險,
顯然國家長照需求將日益迫切,
然品質、安全、顧及住民隱私,
將是機構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