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ing
Your new presentation assistant.
Refine, enhance, and tailor your content, source relevant images, and edit visuals quicker than ever before.
Trending searches
一般出家人,你問他:「為什麼要出家?」他都說:「要了生脫死。」
同樣的,你也問一般人:「你為什麼要學佛?」他也都說:「為了要求解脫。」
為什麼要求解脫呢?誰束縛你了呢?
道信來禮三祖僧璨:
「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僧璨問:「誰縛汝?」
道信回:「無人縛。」
僧璨說:「無人縛,為何求解脫?」
道信一聽,言下大悟。
假如說,你被囚禁在監獄裡,現在把你放出來,你說:「我解脫了。」
假如說,你被土匪綁票,把你救出來,你會說:「我解脫了。」
或者,你貧窮、三餐無以為繼,我在經濟上幫助你,你說:「我解脫了。」
或者說,你在政治上受到迫害,我為你仗義執言,讓政治不再給你施加壓力,你說:「我現在解脫了。」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只要你能放下,當下不就都可以解脫了嗎?你要到什麼地方才能解脫呢?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解脫呢?你要找什麼人才能幫你解脫呢?那都是不可能的。
那麼天下之大,你在哪裡都可以解脫,你又何必要求助別人來幫忙呢?你何必還要再找另外一個什麼解脫的地方呢?
解脫,不在別人,在自己;解脫,不在他方,在當下。
佛教的教化中,
一再鼓勵信者要發心:
發慈悲心
發忍耐心
發無我心
發菩提心
佛教把「心」比喻為一塊田地,你要有收成,就必須先開發,這個田地裡才能生長五穀禾苗。
或是山坡地,你也要去開發,要做好水土保持,再種植果樹,你才有花果可以享用。
甚至於河川地,你也要去開發,這片河川地才能為你使用。
所謂「修行要修心」,我們要把自己不當的行為、不好的心念,先做修正。
就等於房子漏水了,你要修理一下;衣服破了、壞了,你要把它修補一下。
你的心地自私,要把它修成大公無私;
你的心裡充滿嫉妒,要把它修成對人尊重、包容;
你的心中滿是怨恨,要把它修成慈悲平等;你的心田充滿貪欲,要把它修成喜捨布施。
發心也有等級,有的人發心孝順父母,
有的人發心為社區造福,
有的人發心為國家效勞,
有的人發心要普利群生等。
發菩提心的定義,就是「上求下化」。
對上,我們要「上求佛道」;
對下,我們要「下化眾生」。
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對上要修學佛法,不怕風霜雨雪、艱難困苦,我們都要勇敢的去追求真理、修學真理。
沒有發心,心田裡就長不出禾苗;
你的心地沒有經過開墾,能源、寶藏就無法開發出來,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窮人;
相反的,你能發心,尤其能發「自度度人」的菩提心,那麼不僅能自利,也能利人。
所以,這就是佛教重視發菩提心的原因,這也是我們今日學佛修行的人,所要學習的第一要務。
「空」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但也因為佛教講「空」,所以為佛教帶來了一些不能讓人接受的地方。
一般人都認為,「空」就是「空空如也」,就是「四大皆空」;把世間說成「什麼都沒有了」,才名為空。
所謂天也空、地也空、人也空、財也空,
金錢、愛情都是空,讓人因為空,而不敢親近佛教。
佛教應該把「空」的積極意義,向普世的人宣講;「空」是諸法所以成就的根據,因為空,才會有。
所謂「真空生妙有」,《般若心經》也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就是說,「空」和「有」是不二的,要空了才能有,但有了也是空。
「空」是我們人生少不了的。
我要喝茶,必須要有空的茶杯;
我要吃飯,要有空的碗;
我要坐下來,必須要有空的位置。
我的口袋空了,我才能放錢;
我有空間,我才能放辦公桌辦公。
假如沒有「空」,我就被逼得只有絕路一條了,可見「空」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
例如,沒有空地,你怎麼能建大樓呢?
沒有空的房間,你怎麼有地方睡覺呢?
沒有空地,你又怎麼能種植糧食、果樹?
又怎麼能生活呢?
甚至假如沒有虛空、沒有空氣,你能生存嗎?腸胃如果不空、鼻孔如果不空,你還能活著嗎?「空」是讓你生存,讓你存在,讓你擁有。虛空這麼大,不就能擁有萬物嗎?不空,哪裡有萬物呢?
有的人為了一點空地,可以打官司,到法院爭取空間;既然爭取空間,卻又畏懼空,這不是矛盾嗎?因此,空才能有,不空就沒有
空去內六根(內空)、
空去外六境(外空)、
六根、六境都能空(內外空),
空了的「空」的觀念(空空);
連「空」的觀念都沒有(大空),
於一切都無所著(第一義空),
勘透有為法是因緣和合的假有,
本無自性(有為空),
就連涅槃的無為法也能不去執著(無為空)
能夠了悟諸法究竟不可得,而不執著於一物,這就叫「畢竟空」。
若能對這個「畢竟空」有所了解,自能超越時空,與萬物同化,自能體會到真理的一個最高、最究竟的境界,那是其大無邊、其久無限的世界。
就像「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在時間上是無限的長,在空間上是無邊的廣,這個才是「真空妙有」。
這個才是「真空妙有」,這有什麼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