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一再見!
「社宅模式」是台灣住宅政策的補缺
是重新思考整體住宅政策
是解決弱勢群體的居住困境
是面對都市居住權真實的歴史與社會樣貌
2010
圖片來源:http://prezi.com/cufn4v5z9k5s/presentation/
2009
2008年開始,居民成立村民協會,推動區域現況調察、舉辦研討會,並共同提出一套社區規劃草案。
整體計畫在2009年出爐,村民在2010年進一將此規劃方案提交給相關政府機關。
2008
「自己的」社區規劃方案
滯礙難行的社區再發展
圖片來源:http://prezi.com/cufn4v5z9k5s/presentation/
左:「社區學校」落成
右:此為「社區木匠」方案,針對低收入居民以及老人提供住宅修繕服務
圖片來源:http://prezi.com/cufn4v5z9k5s/presentation/
在地方媒體、建築師與相關政府機構開始投入之後,首爾市決定通過地區改善方案,並在2011年著手「社區學校」、巷弄改造計畫以及與社會企業合作,結合公民社會的力量支援長壽村的社區發展。
還記得嗎?
我們曾經指出,另類(alternative)的社會實踐需要的不只是政府,而是來自公民社會的力量!
居民+媒體+專家+政府+公民社會
對於「違建聚落」的重新詮釋,台灣也有類似經驗。位於公館的寶藏巖聚落,藉由指定為被指定為史聚落與藝術共生家園,允諾了居民的居住權,維護社會網絡的完整與互助性。紐約時報更稱寶藏巖為造訪台北必到之處。
無論是長壽村、寶藏巖或是紹興社區,我們應該正視違建作為城市發展史之一部分,而面對當今違建聚落的弱勢,更不是視之為都市之瘤,除之而後快,應重新思考更彈性、創新的突破性的作法。
看看案例,想想紹興
圖片來源:http://prezi.com/cufn4v5z9k5s/presentation/
由區公所、居民與建築師合力進行整修的社區茶屋,希望能營造為主要的交誼與文化空間。
長壽(Jang-Su)村位於韓國首爾的城北區(Sungbok)。
村中多數的住宅是在首爾大幅都市擴張年代(約在1960年至1970年間)所建,由於目前社區仍有64%土地為國有地,其實大部分住宅都是所謂的「違章建築」。
由於區公所積極與市政府協調,社區可以突破對既有違章建築的規定,改寫了違章建築的定義。長壽村免除了被拆除的命運,更進一進行房屋整修與環境整建、進行公共空間改造、設立社區營造活動空間。
長壽村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異質空間(heterotopia),見證首爾對於大規模拆遷的都市發展史所做的反省。
突破違建命運的長壽村
Jang-su Village in Seoul
南韓首爾長壽村
<看看案例,想想紹興-違建社區案例01>
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