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3日 蘋果日報
一名任職於瑞昱半導體的工程師昨天抱著一千萬元現金,與另一位科技新貴搶購一棟總價四千五百萬元的豪華別墅,搶先下訂的年輕科技新貴,成功把別墅搶到手。
…建設公司派出保全員恭迎戒護,現場的接待小姐接過一整袋現金,忙著點數現鈔,數到手發酸地說:「從來沒看過、摸過這麼多現金!」
劉佳澧說:「我雖然月薪只有五萬多元,但是公司配股豐厚,每年都可以分到兩、三百萬元的紅利,六、七年來合計已超過千萬,加上股票操作順利,手頭非常寬裕。」
科技人抱現金買別墅,讓外界再度對科技公司員工分紅備感興趣,根據計算,去年科技業員工紅利以晶豪科平均可分三千兩百五十八萬元最多,成為名符其實的「科技新貴」…至於抱千萬現金買豪宅的工程師,所任職的瑞昱,去年平均每位員工的分紅逾兩百八十萬,名列七大高電子股分紅的第七名。
2014年3月31日 蘋果日報
新北市一名工程師,每天從早工作到晚上十一時,周末也得到公司報到,二月忍無可忍向新北勞工局申訴,氣憤地說,假日雖未強制上班,「但不到工作就得由同事承擔,誰敢不去?」還爆懷孕同事累到差點流產…
新北勞檢處去年度針對轄內二十家電子資訊業的研發人員進行勞動檢查,發現五家公司仍出現「單日工時逾十二小時」及「延長工時未給加班費」等違規事項開罰,其中也曾接獲工程師以公司內部發布郵件檢舉,指其每天工作逾十二小時,準時下班還會遭主管約談,甚至以髒話、痛罵教訓,「根本是精神虐待!」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高健康風險族群出差或外派時,先由醫務室評估健康狀況預防過勞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健檢結果登錄員工健康照護網,重度個案由廠護做異常控管,督促後續複診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健康手環供員工自我監測
◎德州儀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對當月加班時數達38小時或當周總工時達54小時者,提醒主管留意過勞預警措施
工作總年資:平均5.2年,最長12年
單一公司平均年資:3.5年,只有一位到10年
總年資5年以上者,平均年資仍只有3.7年
年薪:50~200萬,平均113萬
固定薪資與變動薪資比例約8:2
每週平均工時:40~65,平均47.5小時
正常工作時間上限每兩週84小時,加班上限每個月46小時。
原則上平均每個月工時(含加班)上限算法:
(365.25天 ÷ 14 × 84 ÷ 12)+ 46 = 228.6 小時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工時超過10.5小時,週休二日的情況,一定超時!
每天正常工時8小時,超過部份要給加班費。
9~10小時是1.33倍、11~12小時是1.66倍,例假日或國定假日上班則是2倍。事後可以勞資雙方協商加班費換成補休,但不能事前一次性放棄。原則上加班費比補休對勞方有利。
例外的狀況:勞基法第84-1條規定符合四項特殊條件可不適用工時規定。
一、中央核定的特定工作;二、勞資雙方約定;三、報地方主管機關核備;四、不得損及勞工之健康及福祉。
但電子業多數不符合條件一,大部分公司也沒有完成條件三,所以不適用該法條。
勞動部就業指南e網 http://is.gd/VUxWgN
ibeeJobs 愛比 http://www.ibeejobs.com/index.php
ursalary http://www.ursalary.com/search.php
PTT Tech_Jobs板
還是有很多職場上的不合理,法律幫不上忙,像是:
1990年代到21世紀頭幾年,電子業有過風光年代。
2008年以後,榮景不再。今天的電子業是薪水略高、工時很長、職涯不穩定的產業。
工作時間一直很長,過去有高額分紅所以怨言較少。分紅費用化政策是分水嶺,此後電子業不再有暴富機會。又因產業變動快速及從業勞工習性,導致職涯不穩定。
拿到offer後,盡可能索取一份書面勞動契約並保存。工作規則以及任何簽過名的文件也要影印留存。當初找工作時的徵人啟示最好也保留。
從工作第一天開始的出勤與打卡紀錄(可以的話)都要保留。薪資單、薪水袋或薪資轉帳證明也務必保存。
有工作就要保勞保,即使只有打工一天也要保。一般公司要幫你保勞保、健保,還要提撥勞工退休金。這些費用都是薪水之外「額外」要給你的權益。(約多出18%費用)
檢舉:要附上一定證據成功率較高。個人檢舉會擔心資料洩密問題,又不熟悉跟官方應對。可透過工會代為檢舉。檢舉無法直接恢復權益,只是向資方施壓的手段。
調解:進入司法訴訟前的程序。好處是比較快速,壞處是非法院,無法直接判決,往往使權益打折。
司法訴訟:可以獲得明確的判決,但要花很多時間及金錢,一般勞工往往卻步。
集體議價的機制:相較於「團購」的「團售」。我們個別和公司簽訂契約時,談判籌碼很少。但如果集結起來,比較有談判議價的條件。
勞工相挺:沒出事的人挺有出事的人,有條件的幫助沒條件的人。請Google搜尋「35小時的法國和53小時的台灣」。
以上兩個精神制度化,且獲得法律認可、保障的組織就是工會。
企業工會:以單一企業(可包含子公司)為組織範圍。直到目前台灣工會運動的主力。
產業工會:以相關產業為組織範圍,可跨企業跨區域。民國100年後才開放的組織類型。
職業工會:以相同職業技能或職類別為組織範圍。因為可承辦勞保業務,過去被視為「勞健保工會」。近年也有透過職業工會爭取權益的嘗試。
只要湊滿30人就能組工會,詳情請參考:
如何做工會1.0 Beta http://is.gd/Y3i1ji
現況調查、發動議題:取得媒體發言權和社會公信力。
會員個別權益協助:代為檢舉、法律諮詢和調解協助
勞動教育:舉辦課程、講座,推廣工會及勞工運動理念。
協助組織工會:經驗分享和實際推動組織工作,如華上光電。
從案例談起…
初期工會一定毫無力量,被資方壓著打。
工會最大的敵人:自由騎士
「團結」用說的很容易,但在利益面前人都這麼脆弱…
在座各位都是溫拿(無誤)。
面對不公義,用個人化的方式追求權利,不能說是錯。
但要改變社會不能只靠這種方式…
成為有條件的人,可以為自己爭權益,很好。
但成為有條件的人以後,還能幫別人一起爭取,更棒。
工會核心精神:有條件的人幫沒有條件的人。
http://www.TUEEIT.org.tw
https://www.facebook.com/TUEEIT
想重看或下載這份簡報,請到:http://is.gd/6jivfj
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
秘書長 林名哲
應符合「最後手段原則」!
經過三個月籌組,於民國100年5月1日成立
簡單一句話來形容科技業每天的工作狀況就是:「SSDD (Same shit, different day)」
快離開鬼島吧!
趕快逃離鬼島 x N......=_=
(誤)
引爆點:HTC工程師過勞死
前身:台積電自救會
想要過的有生活品質,科技業不是首選…
已經沒有股票可拿的公司,除非要去小公司去賭一下。不然外商比較好,起碼實質拿到的薪水比較多。
其實選擇工作部門就跟選老闆一樣有著運氣成分…
公司文化很重要,大家是否願意把一個問題好好解決,而不是隨便粉飾太平或是互相推拖。
回頭是岸XD
客戶的奇怪要求和限時解決也算是造成工時過長的元兇
台灣科技公司大多沒照勞基法走,檯面上跟你說有加班費或補休,但能不能報是又是另一回事…
公司通常會畫很多大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拿得到的有多少。
工時的部分,不要太過在意早下班時他人的觀感,千萬不要工作沒幾年就把身體搞壞了!
不要覺得某些學問「這個東西 99% 的公司用不到,我不用念」。如果你沒念,最後你就只能去「用不到這個東西的公司」,你唸了,你才是那 1%。
當你是那 1% 的時候,你就有籌碼可以去跟老闆談判,你就可以展現你的勇氣;當你一個人展現對抗不公不義的待遇,你就可以感染別人。
不要習慣加班,沒事不要留在公司,下班就不要處理公事。
記下你工作前幾年不喜歡的事和想法,當你有天成為高層,拿出來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