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 Remotely
Send the link below via email or IM
Present to your audience
- Invited audience members will follow you as you navigate and present
- People invited to a presentation do not need a Prezi account
- This link expires 10 minutes after you close the presentation
- A maximum of 30 users can follow your presentation
- Learn more about this feature in our knowledge base article
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
場論的創始人,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立者,群體力學主要代表人物
Transcript of 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
李(魯)生平與理念介紹:
http://wiki.mbalib.com/zh-tw/%E5%BA%93%E5%B0%94%E7%89%B9%C2%B7%E5%8B%92%E6%B8%A9
傳播理論四大始祖理念簡介(包含魯):
http://www.wretch.cc/blog/Goris/3632283
魯提出的「守門人理論」:
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post/1271340640
(修正部分:是魯先在1947年提出理論,懷特是在1950年才提出) P.S懷特是魯的學生
http://tw.myblog.yahoo.com/jw!oQLcj1aTHQ72BeekbL7YjlLsgA--/article?mid=-2&prev=2577&l=a&fid=24
(這裡有修正後的補充解釋)
守門人理論: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8%E9%96%80%E4%BA%BA%E7%90%86%E8%AB%96
為何旺中併購案是跨媒體巨獸?它到底有多大?(集團表格)
https://sites.google.com/site/occupyncc/1-zui-xin-xing-dong/explanation/q1
【旺中併購中嘉爭議】懶人包,整理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88%91%E6%98%AF%E5%AD%B8%E7%94%9F%E6%88%91%E5%8F%8D%E6%97%BA%E4%B8%AD-%E5%8F%8D%E5%AA%92%E9%AB%94%E5%B7%A8%E7%8D%B8%E9%9D%92%E5%B9%B4%E8%81%AF%E7%9B%9F/%E6%97%BA%E4%B8%AD%E4%BD%B5%E8%B3%BC%E4%B8%AD%E5%98%89%E7%88%AD%E8%AD%B0%E6%87%B6%E4%BA%BA%E5%8C%85%E6%95%B4%E7%90%86%E5%9C%A8%E9%80%99%E8%A3%A1/326313620796757
《人格的動力理論》(1935)
《拓撲心理學原理》(1936)
《對心理學理論的貢獻》(1938)
《解決社會衝突》(1948)
《社會科學中的場論》(1951) 旺中案 媒體恐成統戰工具 守門員理論
gatekeeper 庫爾特 李温
Kurt Lewin 生平簡介 生於德國波森省的莫基諾(今屬波蘭)
先後學過藥學和生物學,對哲學也很感興趣
191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22年任講師,1926年任教授
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
1933因反對納粹迫害而移居美國,先在康乃爾大學任教兩年,後任愛荷華大學兒童福利
研究所兒童心理學教授
1945年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和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一位心理學家,場論的創始人,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立者,以研究人類動機和團體動力學而著名 你放眼所看到的一切
都是被篩選過的 重要著作 1947由 kurt Lewin 提出
1950 White 將此概念引入新聞傳播
大眾從媒體接受到的訊息都是經過媒體從業人員篩選、把關,剔除認為不合適提供給大眾的訊息之後所呈現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學派的想法 媒體被財團、政黨操縱在手中,不會選擇刊登某些不利於他們的訊息 媒體是監督全社會系統運作的社會系統但人各有其思想難免使媒體失去客觀性,無法再有效扮演客觀監督全社會系統運作的工具 無冕王?第四權? 台灣將只剩一種聲音-旺旺(汪汪) 結語 切莫只相信或接受少數媒體所提供的訊息,特別是越重大的訊息。最要緊的是,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有效避免媒體守門人的篩選偏頗,進而操縱了我們的輿論意見方向。 資料來源
蒐集資料 : 楊婷 梁興名
PPT : 陳禹丞
上台報告 : 葉建良 張雅茹 第四組工作分配 THANKS
for
LISTENING 補充: ELM思考可能性模式 「思考」(elaborate)意謂個人對於議題
攸關的信息仔細思量、慎思熟慮的程度。
個人由於動機以及能力的不同,對於信息
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傳播模式 關注和理解 積極參與的處理方式 認知反應 信念和態度的轉變 行為模式的改變 消極參與的處理方式 信念改變 行為轉變 ㄊㄢ 態度改變 中央路徑 周邊路徑 (理性) (情感)
Full transcripthttp://wiki.mbalib.com/zh-tw/%E5%BA%93%E5%B0%94%E7%89%B9%C2%B7%E5%8B%92%E6%B8%A9
傳播理論四大始祖理念簡介(包含魯):
http://www.wretch.cc/blog/Goris/3632283
魯提出的「守門人理論」:
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post/1271340640
(修正部分:是魯先在1947年提出理論,懷特是在1950年才提出) P.S懷特是魯的學生
http://tw.myblog.yahoo.com/jw!oQLcj1aTHQ72BeekbL7YjlLsgA--/article?mid=-2&prev=2577&l=a&fid=24
(這裡有修正後的補充解釋)
守門人理論: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8%E9%96%80%E4%BA%BA%E7%90%86%E8%AB%96
為何旺中併購案是跨媒體巨獸?它到底有多大?(集團表格)
https://sites.google.com/site/occupyncc/1-zui-xin-xing-dong/explanation/q1
【旺中併購中嘉爭議】懶人包,整理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88%91%E6%98%AF%E5%AD%B8%E7%94%9F%E6%88%91%E5%8F%8D%E6%97%BA%E4%B8%AD-%E5%8F%8D%E5%AA%92%E9%AB%94%E5%B7%A8%E7%8D%B8%E9%9D%92%E5%B9%B4%E8%81%AF%E7%9B%9F/%E6%97%BA%E4%B8%AD%E4%BD%B5%E8%B3%BC%E4%B8%AD%E5%98%89%E7%88%AD%E8%AD%B0%E6%87%B6%E4%BA%BA%E5%8C%85%E6%95%B4%E7%90%86%E5%9C%A8%E9%80%99%E8%A3%A1/326313620796757
《人格的動力理論》(1935)
《拓撲心理學原理》(1936)
《對心理學理論的貢獻》(1938)
《解決社會衝突》(1948)
《社會科學中的場論》(1951) 旺中案 媒體恐成統戰工具 守門員理論
gatekeeper 庫爾特 李温
Kurt Lewin 生平簡介 生於德國波森省的莫基諾(今屬波蘭)
先後學過藥學和生物學,對哲學也很感興趣
191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22年任講師,1926年任教授
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
1933因反對納粹迫害而移居美國,先在康乃爾大學任教兩年,後任愛荷華大學兒童福利
研究所兒童心理學教授
1945年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和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一位心理學家,場論的創始人,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立者,以研究人類動機和團體動力學而著名 你放眼所看到的一切
都是被篩選過的 重要著作 1947由 kurt Lewin 提出
1950 White 將此概念引入新聞傳播
大眾從媒體接受到的訊息都是經過媒體從業人員篩選、把關,剔除認為不合適提供給大眾的訊息之後所呈現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學派的想法 媒體被財團、政黨操縱在手中,不會選擇刊登某些不利於他們的訊息 媒體是監督全社會系統運作的社會系統但人各有其思想難免使媒體失去客觀性,無法再有效扮演客觀監督全社會系統運作的工具 無冕王?第四權? 台灣將只剩一種聲音-旺旺(汪汪) 結語 切莫只相信或接受少數媒體所提供的訊息,特別是越重大的訊息。最要緊的是,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有效避免媒體守門人的篩選偏頗,進而操縱了我們的輿論意見方向。 資料來源
蒐集資料 : 楊婷 梁興名
PPT : 陳禹丞
上台報告 : 葉建良 張雅茹 第四組工作分配 THANKS
for
LISTENING 補充: ELM思考可能性模式 「思考」(elaborate)意謂個人對於議題
攸關的信息仔細思量、慎思熟慮的程度。
個人由於動機以及能力的不同,對於信息
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傳播模式 關注和理解 積極參與的處理方式 認知反應 信念和態度的轉變 行為模式的改變 消極參與的處理方式 信念改變 行為轉變 ㄊㄢ 態度改變 中央路徑 周邊路徑 (理性) (情感)